曼镇晚报专稿
记不清哪朝哪代哪位,曾写过这样一句不朽的话---“签证是永远的痛”。今早得到消息:孩子她姨、孩子她表哥拿到了Family visit签证。共享经历,让相关的人少痛些。
1, 起步是办护照,就不罗嗦了。
2, 下一步邀请信我找了WO,通过以往的多次的交流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她们知道我是一个把自己的事放在国际友谊之上的家伙,我7月9日备齐资料找到Eve,10日下班前我就收到了AIF的邀请信。我向她表示了诚挚的谢意。两份快件,一个给来访的人,另一个发给了上海领事馆。e-mail给了pdf文件。
注意:AIF只为家庭成员办,不为朋友办。
3, 关键的一步是要把资料准备全
国内的个人证明要证明身份、家庭情况、还有重要的经济情况。
我帮助提供的是:旅馆订单(我的宅院太小,想来政府开的接待证明只能证明我接待不了),还有一份声明,表达接待愿望。
4,领事馆攻关(公关?)
直扑领事馆,不是签证中心。
要注意的是:上海领馆1235上午开门,到了下午,或是周四,大概只有拉登的人能把它敲开。
我们的签证人为此浪费了整整一个礼拜。
首先要感谢前期到上海领馆办签证的ITER的visitor预先教育了把第一道门的,让他们对ITER有一个模糊的认识。进不了门什么都白搭。通过这次的巩固,估计印象会更深些。
在签证处这里,只有保绝望的期盼才有可能遭遇感受到人情温暖的意外。
签证官的第一句话是:你不是直系亲属,我可以不给你办。
这时候ITER的作用再一次起到,在签证官打了无数个电话后(估计是给管事的),她终于说:我可以给你办,但不能走ITER通道,只能按照常规办理检查材料。自然也不能免费。
检查材料的过程是漫长的,处处挑刺,但只要能自圆其说,就能接着走下去。在出门复印了AIF邀请信,又买了保险后,收了。
事实上,上周五递的材料,这周二拿到的。
签证人的体会是:只要自己底气足,受气就少些,最终也能感到人情温暖。
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,上海领馆的坚冰可以松动些,大家的签证之痛可以少一些。
3 条评论:
每个字,在我看来都是血汗、时间、耐心以及精力的凝结!
看样子,我们家的事算是少的,谢天谢地!
这是一个有国际友谊可放的人物。光说打下深厚的友谊底子这一步,就充满了智慧和勇气。
下一步要攻关成都领事馆了,还没有人在那里办过。
发表评论